新加坡的光明小学(Keming Primary School)通过调查发现,让新来的学生融入本地学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一起用餐。在用餐的过程中,学生从食物、礼仪入手,体验文化差异。这样轻松的环境也更利于学生的交流。
为此,学校发起了在家用餐(Meals@Home)这一活动,让国际学生到本地人家去品尝特色美食,组织学生与家长将教室里的友谊带回家。在用餐的过程中,每位参与者都能够收获新的视角,建立新的友谊。
学校会邀请学生和家长作为活动志愿者,参与活动规划,调查当地饮食喜好。比如,普通新加坡家庭中的晚饭经常会用到哪些当地食材,而“客人们”喜欢吃些什么,根据饮食喜好安排家长与学生准备就餐。
“在家就餐”这项活动常常会挑选春节、圣诞节、印度万灯节(Deepavali)、马来西亚开斋节(Hari Raya Puasa)等一些不同文化下的节日期间进行。在不同的节日下,每个家庭需要准备和节日对应的菜谱,也许还会在自己的家里挂上节日的装饰品。而挑选的食物是否符合客人的饮食习惯?屋内装饰品会不会冒犯到客人?都需要“主人们”仔细考量。准备的过程给了学生和家长进一步了解不同文化的机会。
本地学生布莱恩(Brian Lim)在接待了国际交换生之后提到,朋友们有关文化的趣闻与故事让他更好地融入其中。在和不同国家的学生沟通后,他更深切地体会到国际学生在跨文化交流时遇到的困难。
布莱恩的家长雪莉(Shirley Lim)也表示,她很喜欢和这些友善可爱的国际学生打交道。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孩子,尤其需要关照。她很乐于为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样。“在家吃饭”这一活动,让她也学会了如何耐心地与国际学生沟通,帮助这些学生融入新加坡的学校与社会。

在安大略省的湖首公立学校(Lakehead Public Schools),全球胜任力与本地的原住民文化紧密结合。孩子们用原住民文化重新解读全球胜任力,将仪式(Ceremony)、性格(Character)、社区(Community)与创造力(Creativity)作为全球胜任力中的“核心素养”。
土地,在不同的文化中有哪些特殊的意义?原住民社区中最重视的Wiinawah是什么意思?想要得到问题的答案,学生没有像往常一样求助于老师与课本。由于学校所在的地区位于欧及布威族(Ojibwe)的领地,孩子们有机会与原住民中的长辈(Seniors)直接交流,获取一手真实讯息。
在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跟着长辈们参与到与土地有关的仪式中。他们逐渐意识到,土地是原住民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土地是知识的源泉,也是每个人的第一位老师。祖先、动物、灵魂、语言、故事,在土地上跨越时间的界限,与每个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正因如此,原住民会更加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连接,也更注意人类活动对于环境的影响。Wiinawah一词正是对这种文化最好的诠释,这意味着人与自然相互关联,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学生需要从开放式交流中自行提取感兴趣的信息。
相比于传统形式的教学,通过真实经验获取知识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也更有利于尊重、理解不同文化的开放心态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