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人工智能机器人阿尔法围棋(AlphaGo)战胜围棋天才李世石,2017年,其升级版超越柯洁成为世界第一棋手,多数人从此开始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强大。随后,人脸识别技术、无人餐厅、自动驾驶等越来越多新鲜事物让人惊叹;人工智能将取代传统工作的“威胁论”也逐渐被更多人认同。根据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的报告,自动化风险最大,即最有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一些职业,包括司机、财务、会计等有着可预见的工作环境和操作流程的工种。AI时代,我们所有人都会受到巨大的冲击和影响。请问,你准备好了吗?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并且还要从人工智能不能超越人类的地方着手,帮助学生为未来做准备。全球胜任力,正是这样一种面向未来的青少年核心素养。培养青少年具备全球胜任力,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教育者们的共识,并且被付诸实践。在新航道,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中国青少年,是我们崭新的教育使命。
全球胜任力是21世纪人才核心素养的重要指标,是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2018 年,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起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 PISA,首次将全球胜任力纳入考核,并且与哈佛大学零点项目共同发布了“PISA全球胜任力框架”。该框架中,全球胜任力被定义为:(1)分析当地、全球和跨文化议题的能力;(2)理解与欣赏他人视角和世界观的能力;(3)与不同文化背景者进行开放、得体、有效互动的能力;(4)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的能力。这是全球胜任力第一次出现在大型国际测评项目中。其实早在此前,已有美国、瑞典、挪威、芬兰、加拿大等国家,在教育体系中纳入与全球胜任力相关的内容。
我国教育界的有识之士们也早已意识到全球胜任力的重要性,并进行了积极研究与实践。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经将国际理解作为一个重要的维度;2018年,清华大学成立了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将“全球胜任力”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学校包括中小学将国际理解写进自己的愿景和使命中,正在致力于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等各方面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
今年是新航道成立的第十六年。这些年,我们从无到有建起学校,数以百万计的学子从我们的教室离开,欢笑于五洲四海。这些年,我们也一直在调查和研究:(1)哪些学生在全球化的环境中适应得更好;(2)哪些能力在全球化发展环境中越来越被看重;(3)教师和家长在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到底应该如何作为。全球胜任力就这样走近我们的视野。
2018年8月,集团正式成立全球胜任力研究中心,并逐步推出研究成果,用以指导实践。首先,在对全球胜任力的理论、模式、框架等进行文献研究,结合新航道的教育教学实践,组织国内外专家反复研讨后,2019年,我们提出了“新航道全球胜任力模型”。

模型是一座全球胜任力大厦,以全球视野为顶,中国根基为底,六大核心素养为支柱, 两侧是作为硬能力的人文科技素养与外语能力,中间是作为软实力的国际人才核心素养4C, 即批判性思维、沟通、合作、创造与创新。全球视野强调青少年要不同层面地了解和理解世界,识别和明确个人在社会中的权利与义务,发现并积极应对全球问题,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硬能力与软实力像左右手,它们帮助青少年既拥有探索世界的能力,又不失对美与真情的追求。作为中国人,我们还强调扎根于中国文化生发出的顶天立地的力量, 因此,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中国青少年,必须具有中国根基。
其次,在全球胜任力模型指导下,我们主要开展了三方面的实践:(1)诠释与传播全球胜任力;(2)搭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桥梁;(3)在英语教学、国际研学和中国故事等项目中融入全球胜任力。
全球胜任力是一个引进概念,就全球范围来讲,已经有多年研究和实践,但在我们国家还是比较新的。最近几年,我们在《基础教育课程》等核心期刊,和《中国教育报》《青年文摘》等媒体上刊发了十几篇文章。2019年,我出版了国内第一本全球胜任力专著《全球胜任力:面向未来的青少年核心素养》;同年,我们与经合组织、美国亚洲协会等国际组织合作,组织翻译并出版了《未来世界青少年行动指南——PISA如何评估全球胜任力》和《为全球胜任力而教——在快速变革的世界培养全球胜任力》,内容包括全球胜任力的系统性理论解读与丰富的实践案例,成为全球胜任力教育者培训的纲领性文件。
自2016年以来,我们举办了四届“向日葵国际教育高峰论坛”,邀请来自哈佛大学、北京师范大学、OECD等国内外一流学者进行研讨和交流,致力于搭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中、英、美、加、法等全球60多位学者先后在论坛发言,5000多名教育者、家长现场参与,100多万家长通过在线方式观看过直播。新华社、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人民网、环球网等30多家媒体对论坛进行了报道。2018年10月28日,“PISA之父”、OECD教育与技能司司长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先生(Andreas Schleicher)到访新航道集团总部,达成新航道成为PISA重要合作伙伴的共识,将在推广全球胜任力的学生评估、教师培训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英语教学是我们新航道的本行,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全球胜任力是我思考最多的。在优加青少英语,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中国青少年。为了将这一目标落到实处,从2019年开始采用剑桥大学出版社的《剑桥全球英语》(Cambridge Global English)。这套教材,知识层面涉及各国历史、地理、人文和风土人情,技能层面设计了大量需要学生思考、论证、调查研究的项目,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批判性思维、独立人格的全球公民。在以出国留学为指向的英语教学中,我们也开始尝试以全球胜任力为指导,变革英语课堂,帮助中国学生学好英语,攻克在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三座大山——社会交往、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真正提升英语能力及跨文化交流能力。
我们的国际研学,秉承“走向全球,赋能未来”的理念,已形成“兴趣培养系列”“留学预备系列”“全球胜任力系列”三大品牌项目,内容涵盖科学启蒙、PBL项目式学习等18个领域,资源覆盖了北美、欧洲、澳洲等诸多国家和地区。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孩子,通过新航道的国际研学,感知世界多元文化,体验多彩课堂,踏上自己的世界追梦之旅。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推出了“用英语讲中国故事”丛书和“双语诵读中华经典丛书”,已经分别由人民出版社和外文出版社出版,并且启动了与中国教育电视台共同主办的“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全球视野告诉我们要去往哪里,中国根基则提醒我们从哪里来。作为一名英语教育工作者,多年来我见证了无数孩子通过学习英语走出国门看世界。出国后,他们总是习惯去听别人的故事,感受别国的文化,却没有很好的途径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当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少年通过留学、研学走向世界时,他们需要一种能为世界接受的表达方式。学习经典感悟先哲智慧、讲好中国故事就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
第三,做具有全球胜任力的新航道人,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中国青少年
如何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中国青少年?对于新航道全体教职员工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此,2020年我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继续研究与诠释全球胜任力;(2)向社会传播与传递全球胜任力理念;(3)开展全球胜任力培训工作,提升全体新航道人的全球胜任力。
在研究与诠释方面,全球胜任力研究中心需要继续探索,用研究成果进行思想引领,尤其是对全球胜任力教学实践、教师培养等问题的研究,以及对中国根基进行诠释。只有在这些问题上深入,才能将全球胜任力融入到课程体系、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之中,提升教师的全球胜任力教学能力,为学生创建全球化的学习环境。
在传播方面,除了在专业领域的对话和品牌传播,还需要越来越多同事通过系统性学习,成为新航道的“全球胜任力代言人”,向社会以及我们的学生和家长传递全球胜任力理念。为了做好这一点,首先要“练内功”,进行全员的学习与培训。
“新航道全球胜任力教育者发展计划”,由全球胜任力研究中心牵头,有计划、分层次推进,帮助全体教职员工吃透纲领性文件精神,获得发展全球胜任力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与价值观。
希望我的这封信能够加深大家对新航道教育理念的理解,鼓励大家都投入到全球胜任力教育当中。“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我真诚地希望,新航道的全体教职员工既具有开创未来的勇气与能力,又拥有包容天下的胸怀,一起探索面向未来的教育,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新时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