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明诚对话中外教育专家:如何对全球胜任力进行评估和测试,并带入教学?

图片

▲由David Symington(斯明诚)先生主持,张布和研究员、廉思教授、Lisa Tyrrell女士及Tarek Mostafa博士参与的对话环节
图片

[英] David Symington(斯明诚)

博雅教育专家,新航道中国故事研究院副院长

我非常荣能参加今天的向日葵国际教育高峰论坛,并且主持这样的一个对话环节,和全球的教育专家共同讨论全球胜任力。我们现场有各个领域的专家,有社会学家,有测试方面的专家,有科学背景的专家,有教育方面的专家,我们希望从各个领域来讨论这一话题。

希望今天的对话环节可以真正捕捉到全球化时代,全球胜任力的关键以及全球化教育的特点,那就是——我们的教育者并不仅仅是教导别人一些事实和知识,而是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不同意见的碰撞中,让不同文化的人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与此同时,可以跨学科地进行交流与合作。我们会探讨全球胜任力的关键因素,包括如何把它带到课堂,如何培养教师的核心素养,如何培养下一代能够具有全球视野,成为跨文化、跨学科的人才。今天对话环节将分为三大主题:

一是如何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教学能力的教师?让他们具备核心素养,把全球胜任力带入教学?

二是如何把全球胜任力融入现有的课程,如何从教学、办学等不同层面进行规划?

三是如何对全球胜任力进行评估和测试,会有什么样的挑战?

首先,我想总结今天几位主题发言嘉宾演讲的重点,根据他们的专业背景一起来探讨全球胜任力教学方面的一些挑战。

张布和研究员说到很多中国教师教育方面的挑战,可以说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目前,从规模和质量来说,中国对教育的需求是巨大的,我们需要鼓励教师,提升他们的教学热情。张布和研究员提到一些数据,例如在有名的师范大学中,可能只有30%的学生毕业后会选择当教师,其他人不会把教师当作首选职业。

图片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所长张布和研究员

廉思教授谈到,我们需要用20年后未来的角度看现在,我们不能仅仅着眼于当前,而是要从整个历史的角度,看它处在哪种地位和层面。

图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廉思教授

我们从Tarek Mostafa 先生的演讲听到,PISA在寻找合适的测试学生的方式,有些方面用传统的方式是很难测量的,比如学生的价值观。

图片

▲OECD教育与技能司PISA团队政策分析师Dr.Tarek Mostafa

Lisa Tyrrell女士分享了美国的学校采取的一些有效的方式,可以真正以全球的角度来训练学生,进行跨学科教育。我们今天听到了很多对全球胜任力的描述,它有几个维度,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我们要怎样培养下一代的学生?我们希望下一代的学生用什么样的角度看待世界?我们由此要开发什么样的教育?

图片

▲美国亚洲协会全球教育中心国际学习学校网络主任Ms.Lisa Tyrrell

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在考虑全球胜任力的时候把它放到中国的背景中,这可能跟张研究员刚才演讲中所谈及的一些挑战有关,比如我们如何在如此广大的范围内完成对未来教师的教育。张研究员刚才说到,我们在教师教育方面需要经过哪些步骤,像是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那么,张研究员,您觉得现在教师教育有哪些步骤?未来还需要补充些什么来培养教师,以此带来更多具有全球胜任力的课程呢?

张布和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所长

图片
非常感谢,在中国有些教育改革有两种方式:第一是自上而下的国家的政策和制度,然后在我们的基层学校贯彻、落实、实施;第二是基层学校的自主探索和改进。那么,从国家政策的层面讲,教育教学改革精神非常令人振奋,也就是说中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效非常显著。成果之一是我们基本解决了教育供给问题。另一个就像我刚才讲的,我们已经进入了质量时代。也就是说,高质量的供给是现在的主要问题。所以说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这个环节,无论是教师教育还是基础教育,他都是把培养学生未来的素养作为重要的核心内容来设计

图片
▲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现状概览图

在教育教师改革的过程中,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重点提出我们要加大教师教育的改革。之后教育部、人设部、发改委等部门又联合出台了一个《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这个振兴行动计划里面重点贯彻了中共中央文件的精神之外,重点设计和部署了关于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行动方案,其中涉及到如何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当前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依据和出发点。

图片
▲张布和研究员在对话环节发言

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职前教育的环节肯定需要一个整体的培养体系的改革。其中,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设计很关键。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教师教育一定要肩负着,要培养能够承担未来社会发展,未来人类共同发展的这样的一个社会所需要人才的培养,这样的使命。这个课程体系的设计和改革,我们当前的主要问题还停留在很久以前,甚至有些学校还采用上世纪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教材等等。面向未来,面向国际的教育教学内容,要进入到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当中。所以,课程体系与课程教材的内容的改革是教师教育改革的关键。

斯明诚:谢谢您的回答。我想问一下Lisa Tyrrell女士,能不能请您跟我们分享一下在教师教育中,美国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以及你们是如何克服的?有哪些落实全球胜任力教学的一些实际做法,如何培养教师能够更好地将全球胜任力融入现有课程?考虑到像中国这样大的一个教育体系,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几个步骤,或者说这个过程是什么样的?第一步可以做什么?

[美] Lisa Tyrrell

美国亚洲协会全球教育中心国际学习学校网络主任

图片
这个问题非常好,但也很难回答,我会尽全力来回答您的问题。在我们的国际学习学校网络,我们有SAGE这一模型框架。非常重要的是,你这样的变化或者说教师教学的改革是需要全校的努力,因此我选择和学校合作。

图片

▲亚洲协会国际学习学校网络SAGE模型

当我们在2003年开启项目时,我们有这样一种理念,从头开始做会比较简单,你建立一所有全球胜任力文化理念的学校,而不是简单地改造某一个传统学校。有些传统的学校可能之前的历史根基比较厚重,已经有自己教育的理念,可能再改善它会比较难。

我们要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全情地投入进来,包括利益相关方和参与者,他们知道什么是全球胜任力,而且学生和学生的家长都理解和支持这一点,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也都知道什么叫全球胜任力,每个人都为此做出努力。我们的老师也希望能不断改进,去设计一些项目和活动,希望能够达成学生和家长的期待,我们也需要学校领导团结起来。我们想说,全球胜任力是为了未来而存在,我们的学科也好,你知道它是建立全球胜任力拼图中的一部分,每一个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图片
▲Ms.Lisa Tyrrell在对话环节发言

接下来,我们帮助老师思考你到底如何将你设计的教学大纲和全球胜任力联系起来,不一定是说每一课,每一章,也不一定说每一件事情都是全球胜任力的体现,但这是一个长期过程。

学生在学校有各种各样的机会接触到一种全球的环境,这也是为什么我刚才所讲到的就是领导要团结起来,去思考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例如,在六年级的时候,学校到底给学生提供多少机会,让他们能够真正关注到全球问题。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好准备,学生在六年级的时候,除了要完成自己的课程之外还会涉及很多全球问题的项目,整个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在全球学校的设计过程中,在亚洲协会的支持下,这样的框架已经逐步形成。

斯明诚:能不能再跟我们稍微讲一下,一旦学校的领导非常认同全球胜任力后,他可能会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包括教师培训或者如何让家长也能够支持学生发展全球胜任力,以及学校的校长可能也会跟您分享,他自己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是什么?具体能说明一下吗?

我觉得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对我们来讲最大的挑战是培养全球胜任力的时间。

我刚才提到有个学校,这个学校要有老师,有机会,有时间去讲一讲全球问题的架构,或有时间投入到全球胜任力教育中,我觉得这是最大的挑战,就是花时间、花精力。我们有些校长很有创新精神,但是现实有时候不一定如大家所愿。有些老师有教学热情,花了很多时间在课堂之外做了很多规划工作。如果说大家可以找到一种方法,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平衡,会有一个不错的效果,可以更好地设计课程,将全球胜任力融入其中。

斯明诚:我想问一下廉思教授,您刚提到一些未来的关键素养,不一定是针对未来的机器学习或者人工智能,还有一些关键素养是无法被机器替代的,比如您提到的穿透力、通灵感是非常重要的。谈到教师培训或教学的具体技巧,你刚才讲到的这些关键素养和方法如何在教室中得以实现呢?

廉思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图片
穿透力,我是这么想的,其实全球胜任力,无论我们从通灵感、穿透力,还是讲它的四个维度,我觉得在中国都是特别亟需的。这对老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我们有一个应试教育的背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老师要先具备这种能力。

我们看到很多学者,他们的数学模型用得很精美,他们的推导方式很严谨,但是我看到他们很多的文章,似乎对所研究的社会问题没有情感。没有情感你在做这个研究的时候,你的立场就会有问题。

图片

“通灵感”——理解不同文化、包容不同阶层的能力,是设身处地思考对方感受的能力,是既发现自身之美、又欣赏他人之美的能力

图片
“穿透力”——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建立在扎实调查和深入的洞察分析的基础上

还有一个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能够发现问题,它需要有一定的批判精神。但我们的教育对批评精神不是特别提倡。比如你看到一个问题,你要想他是由什么背后的原因导致的。

就像我们刚刚看到的那个全球胜任力短片一样,一个学生看到她衣服上的标签就能想到那个产地工人的状况。这种通灵感要用一种长期的训练。这对教育者的要求是很高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走到田野中去,走到生活中去,去生活里感知,否则脑海中都是抽象的东西,理论的世界,没有形成经验的世界,案例的世界。当你到生活中去,有了经验的世界,案例的世界,再反过来,就会形成抽象的世界。那个跟你之前的抽象的世界的层次就会不一样。

围绕“如何培养教师的全球胜任力教学能力”,各领域专家分享了自己的答案及观点。张布和研究员指出,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已经进入质量时代,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当前的重要依据和出发点。Lisa Tyrrell女士提到美国亚洲协会国际学习学校网络SAGE模型框架,指出教师教学改革需要全校的努力。廉思教授讲到,教师们要能够走到田野中去,在生活里感知,将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
锦秋A-LEVEL

“A-LEVEL+雅思+留学+EPQ,直申英澳本科”

新航道4R个性化培训体系,严格把控教学质量,用心锤炼每一堂课,让学员学有所得,
同时结合学员需求,提供留学规划及背景提升等综合服务,助力学子们走向美好前程。

计划英澳本科留学,或备战A-LEVEL课程考试,任何问题都可以 咨询新航道老师 哦!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预约专属顾问1V1咨询


扫码预约锦秋A-LEVEL

NEW CHANNEL

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400-691-9020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9:00-22:30,节假日仍可电话咨询。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
预约试听